網誌分類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讓心理學家回答你

曾經是「廢青典範」的阿源,如今已經成家立室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大家也不陌生,只是到底人真的不可能改變自己的性格嗎?所謂的死性難改,是不是就不可能「改過自新」?又或者,所謂的「本性」存在嗎?人是不是生來就已經冥冥中自有主宰,「劣根性」是無法移除,只能「認命」嗎?

相信大家生命中都會遇上那麼幾個「人渣」,讓你不禁感嘆「爛泥扶唔上柄」,但事實上,世界的確有許多人痛改前非,成為了和從前完全不一樣的人。而本文將用科學的角度來解答這千古難題。

人性本善 vs 人性本惡
孟子的《論四端》指出人皆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簡單來人天生就有同理心,不忍他人受苦,不會見死不救,由此可見每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而法家的代表韓非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人必定是為了自己而活,自私自利乃人之常情,只有透過法律約束,才能阻止人犯罪。
在心理學上,對人性的理解並不像孟子或是韓非子般對,而是把人性定義為在的條件與外在的環境互相影響下的體現。以心理學的法,我們通常把這個辯題形容為: 
Nature vs Nurture
Nature 代表著一個人天生的在條件,從狹義來就是基因(gene),外表、身高、智商等等一切受遺傳影響的條件。而Nurture 則代表基因以外的環境因素,不單指我們身處的地方,還代表我們從外界接收的一切資訊,父母的管教方式,老師選擇的教學容,朋友談及的八卦,所有都是影響養育的一部分。

而初期心理學家也就這議題展開激辯,大致可以分為先天主宰與後天主宰兩大主張:

Wiggam, (1923): Heredity and not environment is the chief maker of man....Nearly all the misery and nearly all of the happiness in the world are due not to environment....The differences among men are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rm cells with which they were born.

Watson, (1925): Given me a dozen healthy infants, well formed, and my own specified world to bring them up in and I’ll guarantee to take any one at random and train him to become any type of specialist I might select...

而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心理學家大致達成共識:先天與後天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同等地重要,沒有任何一方處於決定性地位。

話雖如此,但科學也證明了有一些發展很大程度上是被基因主宰,例如身高和外表,都是取決於遺傳。問題來了,那性格呢?

滴水穿石,積沙成塔
我在前幾篇文章提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黃金時期,而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是9之前(詳見納須彌於芥子)。建立性格和精通語言,其實性質也差不多,很大程度都是取決於童年的經歷。如果應用心理學家的理論,一個孩子呱呱落地一刻,假如他骨子裡已經鐫刻了努力的基因,要是他早年的環境都在鼓吹努力是無用功,那他努力的基因便不會被動,相反,他可能會變成好逸惡勞。而事實上,香港現在的教育制度正正是在挫敗孩子的自信心,用狹隘的標準量度孩子的學習成果,否定他們的努力。遺憾的是,孩子要是一直在不利發展的環境成長,會令他們建立消極的性格,因為人有好的基因,也必定有不好的基因,而基因一旦被動,要把它們「關掉」是極度困難的。正如我們學習語言要不斷重複練習運用才能真正精通,性格也一樣,一旦成型,隨著時間推移,那性格特徵只會隨重複的行為展現越來越根深蒂固。我們可以用「積沙成塔」比,而在生物心理學 (Biopsychology)上,長期增益效果 (Long-term Potentiation) 則解析了大腦神經元之間的聯繫會隨著記憶取索 (memory retrieval)而強化,成為長期記憶 (Long term memory),太過技術性的理論他日另作解釋,簡單來就是使用越多的東西,越難被改變。
所以某程度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正確的,但是不是完全沒可能改變呢,當然不是,從來只是「難」罷了。而所謂性格,其實20還是在處於青春期,還在不停接受外來衝擊,所以不要太快定性了別人,也不是20以後就「死性不改」,畢竟只是理論,每人成長的步伐也不一樣,有快有慢,而成長,是一輩子的旅程。
所以遇著那些「人渣」,比起感嘆「爛泥扶唔上柄」,不如他們是歷未,也不要怪責或問候人家「老母」,因為造成他們性格缺陷的往往不是他們所願的。
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話,可以看看這演講,有機會我也會再詳細向大家解釋更多有趣的心理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